3D打印技術(又稱增材制造)是以數字模型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陶瓷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打印技術結合了材料技術、數字建模、信息處理等多領域的前沿技術,打破了傳統加工的思維模式,突破了傳統制造技術的約束,為實現復雜結構件制造提供了一種可能。是一項制造業領域的技術革命,展現了新時代個性化創造的活力和潛力。3D打印技術起源于美國,這項新技術的出現,不僅給予了創新主體一個全新的視角,同時也吸引了大眾的高度關注。3D打印技術在20世紀末期逐漸得到推廣,又被稱為第3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之一。
3D打印基本原理
世界科技強國都將增材制造技術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加以培育和支持,歐美等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了發展增材制造技術的國家戰略,美國“America Makes”、歐盟“Horizon 2020”、德國“工業4.0”等戰略計劃均將其列入提升國家競爭力、應對未來挑戰亟需發展的先進制造技術。我國也將增材制造列入了“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在“十三五”期間進行了重點支持和發展。
增材制造產業經歷了持續三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新的增材制造技術和產業需求不斷涌現,在全球經濟發展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統計數據表明,2020年全球增材制造產業直接總產值為127.58億美元,1988~2020年全球增材制造產業直接總產值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6%,其中2015~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9.8%。在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152億美元(同比增長19.5%),其中材料產業規模為26億美元(同比增長23.4%)。增材制造市場競爭格局相對集中,美國、中國占據著主要市場(前者占比為34.4%,后者占比為10.8%);
根據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數據表明,2021年我國增材制造產業規模為265億元。增材制造產業鏈上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顯現,國內增材制造設備供應商積極從跟隨狀態轉向自主創新發展,龍頭企業具備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技術能力。以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長三角)地區、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區為核心,中西部地區為紐帶的增材制造產業發展的地域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區域性產業鏈集聚優勢逐步體現。

